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21年10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五百年来王阳明丨宦官那个坑(五)

郦波 凡若清韵 2021-07-04

五百年来王阳明丨传奇开始的地方(一)

五百年来王阳明丨叛逆的儿子(二)

五百年来王阳明丨父亲那座山(三)

五百年来王阳明丨理学那道坎儿(四)


王守仁,浙江余姚人,明代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军事家。因自号阳明子,世人称之为阳明先生,亦称王阳明。王阳明非但精通文史,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——“心学”,而且善于统兵作战,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全能大儒。那么,从少年轻狂到潜心向学,从被囚诏狱到龙场悟道,从一封信剿灭山贼到四十多天平宁王之乱,王阳明究竟是如何于重重困境中,修炼成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三不朽的一代圣人的?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带您一起,追随一代“心学”宗师的脚步,领悟“知行合一”的智慧,体味“我心光明”的豪情。


郦波,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,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,南京师范大学教授,全民阅读形象大使,“中国诗词大会”、“中国成语大会”文化嘉宾,中央电视台“百家讲坛”栏目主讲人,已主讲《风雨张居正》、《抗倭英雄戚继光》、《“救时宰相”于谦》、《清官海瑞》、《评说曾国藩家训》、《五百年来王阳明》等系列。


客观而言,郦波教授在“心学之问”上的展开,似不如“完人之问”那样详尽丰富。因为这所涉及的,已经远远不是阳明心学本身,而是其背后两千年的儒学传统,在面临两千年未有之变局时因何无力这一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主题。作为一本介绍王阳明其人其说的通俗读物,郦波教授此作的价值,或许并不在于系统、缜密地作出解答,而在于为读者开启了两条思路。其一是中日行为之对照。明治维新前后,日本人受心学影响之深,当是毫无疑问的,这既有日本学者的判断,又有章太炎先生的佐证。那么问题就在于,阳明学为何在故乡不能如在异域一样结出硕果?是中国人抛弃了心学吗?似乎并无证据。其二是中西思想之对比。此书虽以阳明心学为主题,其中两处涉及西学的文字却尤为让人印象深刻。作者在解说“阳明格竹”这一重要事件时,以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为对照,认为旧有理学之“格物”,其失败在于形式主义的倾向,而后者却开辟了实验主义科学,阳明格竹与伽利略格球的对比,正可以解释近代中西发展道路的差异。我们似乎还可进一步追问,实验科学是否就是近代西方崛起的奥秘?王阳明对“格物”理学的超越,又为何没有走向科学,而是开创了心学?如果说,这代表了中西近代之“分”,那么全书最后一句话又戏剧性地让我们的思绪转向了中西未来之“合”:(王阳明)的伟大的灵魂和人生智慧,将永远诗意地栖居在我们这片神州大地上。“诗意地栖居”,正是德国哲学宗师海德格尔的核心概念,也正代表着海德格尔对近代西方思想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反思和批判。


杜维明尝言:心学所体现的宽广的人文精神,应该成为所有地球人的参照。反过来说,在世界其他文明的参照之下,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心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。借用心学先导陆象山之语:“东海有圣人出焉,此心同也,此理同也。西海有圣人出焉,此心同也,此理同也。”


《五百年来王阳明》,虽立足历史,却以“完人之问”和“心学之问”这两个终极问题指向当下、指向未来。东海西海,心同理同,王阳明的智慧,大约并不只会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上,也会与四海先哲的思想,共栖于世界,与天壤而同久。


图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《武汉“战疫”纪事》合集

《红楼十二钗》合集

30首经典电视剧主题曲

纪录片《中国通史》合集

纪录片《河西走廊》合集

纪录片《金城兰州》合集

纪录片《中国将帅》合集

纪录片《解放西藏》合集

纪录片《习仲勋》合集

纪录片《邓丽君》

纪录片《敦煌》合集

纪录片《王震》合集

纪录片《路遥》合集

纪录片《家风》合集

纪录片《美丽中国》合集

纪录片《西藏的西藏》合集

纪录片《走近毛泽东》合集

纪录片《 南怀瑾先生 》合集

纪录片《梁思成 林徽因》合集

百家讲坛《胡雪岩的启示》合集

百家讲坛《纳兰心事有谁知》合集

百家讲坛《书香才女李清照》合集

百家讲坛《刘心武揭秘红楼梦》合集

百家讲坛《侠骨柔情陆游陆放翁》合集


©原创作品  授权发布(公众号转载须授权)

©非原创作品  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网络

编辑:仓央容若  主编:可爱天韵


请您点亮“在看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